1、 生化材料
鸡胰腺粉(冻干)
椰子油
腰果酚A
腰果酚B
生物质腰果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2、 特种树脂
红外增感树脂
耐溶剂型成膜树脂
热敏相转变树脂
KFP系列树脂
3、 响应型单体
2,4,6-三己氧基重氮苯5-苯甲酰基-4-羟基-2-甲氧基苯磺酸盐
红外增感染料
N-异丙基丙烯酰胺
4-磺酰苯基丙烯酰胺
N,N'-(1,4-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对苯基双马来酰亚胺)
N-对羟苯基丙烯酰胺(AHPAA)
2-氯-1-甲酰-3-羟基亚甲基环己烯
1,1,2-三甲基苯并[e]吲哚
4、手性化合物
5、QINP1系列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6、石材防水背胶(背网专用)
 
 
 
 

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胶原与动脉僵硬度

王鲁雁1,孙宁玲1,刘喜荣2,杨铁生3
  动脉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血压和血流调节系统,目前对于高血压所致动脉病变包括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显示动脉功能的异常不仅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且参与了多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动脉功能异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生存率明显低于动脉功能正常者,现已有多个大规模临床实验将动脉功能作为中间终点[1 6]。动脉壁的重构是导致动脉功能异常的可能原因。动脉管壁胶原的生成增加将导致动脉壁僵硬度增加,从而引起动脉功能的异常。为了解胶原形成与动脉功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胶原前多肽(PⅢNP)和动脉僵硬度进行了检测,以期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患者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已确诊高血压病患者。入选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04》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Ⅰ型糖尿病、肝肾疾病、发热和心律失常患者,除外月经期及妊娠期女性患者。研究共入选患者158例,男性83例、女性75例,年龄36~87(60 7±12 0)岁,其中合并糖尿病41例。
1 .2 方法
1 .2 .1 血清检测指标
  患者入院次日6:00-7:00留取血样送检,进行血脂、空腹血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同日测定患者餐后2h末梢血糖,根据血脂水平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 C[7]。
  血清Ⅲ型胶原前多肽测定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试剂盒由元康医学实验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应用美国Bio RAD自动酶标分析仪进行测定。
  血清hsCRP测定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IMMAGE免疫生化系统。
1 .2. 2 动脉僵硬度检测
  患者入院后10日内进行动脉僵硬度测定。同一患者于同日顺序进行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和PWV测定,该两项检查分别有两位检测者负责。检测前患者休息15min,后连续测量3次卧位右上臂血压,舒张压(DBP)以消音为准,取平均值记录为血压值。检测当日患者禁烟酒、停用硝酸酯类药物。
  C1、C2测定:患者安静平卧休息15min,保持正常呼吸及放松状态,应用DO 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HypertensionDiagnosticsIncMinneapolisMN,USA)检测并记录桡动脉脉搏波形。应用合适的袖带置于受检者左上臂测血压,腕部固定装置缚住右手前臂和腕部,带有支架的探头置于患者右上肢腕部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调节探头上的旋钮获得理想的波形和最大的信号强度,记录30s的桡动脉脉搏波形,仪器自动计算并输出分析结果C1、C2。
  PWV测定:患者进行C1、C2测定后安静卧位休息10min,采用Complior(Colson,France)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将相应的压力感应探头分别置于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搏动最明显处,分别记录16个速度测定值,去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其余10个测定值的均值为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cf)的最后测定值。
1 .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12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 结果
  1 入选患者一般情况、血清检测指标和动脉僵硬度平均水平。例数(男/女):87/75;年龄(60 .7±12 .0)岁;高血压病病史(11. 2±1. 2);合并糖尿病(是/否):41/117;收缩压(SBP)(137 7±17 4)mmHg;DBP:(77 4±9. 9)mmHg;血清三酰甘油(TG)(1. 8±1 .3)mmol/L;血清总胆固醇(TC)(4 .9±0 .9)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3 .0±0. 8)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1 .1±0. 3)mmol/L;动脉硬化指数:(4 .9±4 .4);血清hsCRP(1 .5±2 .3)mmol/L;空腹血糖(5 .4±1 .5)mmol/L;餐后2h血糖(8. 6±3 .2)mmol/L;PⅢNP(14 .7±14. 2)mmol/L;C1(11 .4±4 .3)mL/mmHg×10;C2(3 .6±1. 9)mL/mmHg×100;PWVcf(10. 8±2 .2)m/s。
  2 动脉僵硬度指标与血清PⅢNP的关系,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1):1)血清PⅢNP水平与PWVcf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 .167,P<0. 05;2)血清PⅢNP水平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无关,P>0 .05;(3)血清PⅢNP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患病年数、是否合并糖尿病、血脂、血糖和hsCRP等均无相关性,P>0 .05。
  3 动脉僵硬度指标和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1):1)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与患者性别、年龄、SBP呈明显负相关,P值均<0 01。C1、C2与其他检测指标包括DBP、血脂、血糖、hsCRP无明显相关性,P>0 .05。2)PWVcf与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年数、合并糖尿病、SBP、空腹和餐后血糖呈正相关,P值<0 05,其中与年龄、高血压患病年数、SBP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 .01。 
 4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PWVcf与患者血清PⅢNP之间的相关性仍存在,P<0. 05。此外PWVcf与年龄、SBP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 .01。2)C1与患者年龄、性别、SBP相关,P值均<0 .01;C2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存在相关性,P<0 .01和<0 .05。

3 讨论
  动脉管壁基质中胶原沉积增加可能导致管壁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血清PⅢNP是Ⅲ型前胶原转换为Ⅲ型胶原时,N端所剪切的肽段,血PⅢNP水平与Ⅲ型胶原的生成密切相关,可较好的反映组织Ⅲ型胶原的沉积[8]。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清PⅢNP水平与PWVcf呈正相关,即随着血清PⅢNP的升高,PWVcf相应增加,除此之外PWVcf还与患者年龄、SBP、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是否合并糖尿病有关,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PWVcf仍与血清PⅢNP、年龄、SBP相关。提示以主动脉为主的弹性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可能与其管壁细胞外基质中Ⅲ型胶原的合成及沉积增加即大动脉管壁的纤维化有关。已往多认为动脉管壁的纤维化进程主要与增龄有关,因此我们进行了血清PⅢNP与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炎症指标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PⅢNP与以上因素无关,进而提示高血压所致大动脉管壁的纤维化进程可能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并在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中发挥作用。
  但本研究未发现大动脉弹性指数C1与血清PⅢNP相关,大动脉弹性指数C1同样是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重要指标,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考虑与两种大动脉僵硬度检测方法的原理差异有关。PWVcf可较为直观的反映以主动脉为主的弹性大动脉的僵硬度。而C1则是通过对于周围肌性动脉即桡动脉的脉搏波形的分析并应用数学公式将桡动脉的脉搏波形转换为大动脉波形后计算所得,因而与PWVcf相比受影响因素较多。研究发现血清PⅢNP与小动脉弹性指数C2无关,提示动脉管壁Ⅲ型胶原的沉积增加对于肌性动脉、小动脉的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大动脉的硬度。
  本研究发现动脉管壁Ⅲ型胶原的沉积增加可能在大动脉功能异常中发挥作用,且其作用并非由于增龄所致,因而提示动脉管壁的纤维化进程可能在早期动脉病变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CopyRight ©2007 上海物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科技楼412室 邮编:200072  
总机:021-56389801 销售部:021-56389801-801,13122713670   传真:021-5638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