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川上只是在制备NIPA时提到它,并未列出具体方法.NIPA是在。℃制备的,而。℃制备NIPM收率很低(约20%),我们将反应温度适当提高,得到了较满意的产率(表1).

2. 2 NIPM水凝胶的溶胀行为
2.2.1非离子型水凝胶
NIPM与MBA形成的水凝胶由于没有可离解基团,属非离子型水凝胶.图1列出以DMF/H10为混合溶剂制备的不同MBA含量的NIPM水凝胶在纯水中的溶胀比.MBA用量小,溶胀比大;1%MBA的凝胶在25℃的溶胀比(SR)约为55;随着温度升高,溶胀比减小;至42℃时,凝胶吸的水几乎全放出,溶胀比接近1;温度再升高时,凝胶的溶胀比稍有增加,随后又减小.此现象多次重复,排除了实验误差,表明此种凝胶在温度稍高时,呈现出热缩和热胀的双重性,这在NIPA凝胶中未曾遇到过.随着MBA的增加,热缩、热胀性均逐渐减小,在乙醇/H刃体系中制备的凝胶性能类似.
2.2.2负离子型凝胶
在NIPM-MBA中加少量丙烯酸钠(SA)或甲基丙烯酸钠(SM),即可制得负离子凝胶.由于负离子单体的加入,凝胶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溶胀比增加很大.


图2列出交联单体MBA为5%(NIPM/SA为100计算)的NIPM一SA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胀比.MBA、SA均为5%的凝胶,30℃的溶胀比为60,而无SA时约为9(见图1曲线d),可见,加入5%SA,溶胀比增加了6倍.
用SM为负离子单体,其结果类似(图3).负离子单体的加入使凝胶溶胀比增加,一般认为凝胶网络中引入负离子,增加了对水的亲合力,从而使溶胀比增加.NIPM一SA或NIPM-SM负离子凝胶的性质随交联单体MBA加入量的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别.交联单体量较少(如MBA%=3)时,其溶胀比一温度关系曲线先随温度上升呈热胀性质,然后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呈热缩性质(见图4、5).
这种溶胀双重性可能是由于SA-MBA或SM-MBA凝胶是热胀水凝胶L,二,而NIPM-MBA是热缩水凝胶的关系,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使NIPM-SA-MBA或NIPM一SM-MBA凝胶呈现双重性.

2.3 NIPM-MBA共聚体的温敏分散体系
将NIPM和MBA按一定比例在纯水中聚合,引发剂同前,得到的不是凝胶而是由细微聚合体组成的非常稳定的分散体系.温度高时,体系完全透明,似一个真溶液;温度低时,则体系呈混浊,完全不透明.透明一混浊的转变温度(混浊温度)随MBA含量发生变化(表2),当MBA含量大于5%时,体系不再具有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