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化材料
鸡胰腺粉(冻干)
椰子油
腰果酚A
腰果酚B
生物质腰果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2、 特种树脂
红外增感树脂
耐溶剂型成膜树脂
热敏相转变树脂
KFP系列树脂
3、 响应型单体
2,4,6-三己氧基重氮苯5-苯甲酰基-4-羟基-2-甲氧基苯磺酸盐
红外增感染料
N-异丙基丙烯酰胺
4-磺酰苯基丙烯酰胺
N,N'-(1,4-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对苯基双马来酰亚胺)
N-对羟苯基丙烯酰胺(AHPAA)
2-氯-1-甲酰-3-羟基亚甲基环己烯
1,1,2-三甲基苯并[e]吲哚
4、手性化合物
5、QINP1系列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6、石材防水背胶(背网专用)
 
 
 
 

温度及pH敏感N-异丙基丙烯酰胺-β-环糊精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刘郁杨 范晓东   张双存
(西北工业大学化工系 西安 710072)
  众所周知,β-环糊精(β-CD)分子形状略呈锥形,锥腔外存在大量羟基而呈亲水性,锥腔内呈疏水性.β-CD这种疏水的空腔能识别许多带有疏水基团的化合物并与之形成主客体包合物[1~7].正是β CD这种特殊的结构与性质,使β-CD及其聚合物在药物控制释放[3]、物质分离与吸附[4,5]、环境保护[6]等多种领域[7]有着广泛的应用.水凝胶是指聚合物网络既含有大量的水又能保持固体形状的“湿”材料,因其具有仿生性被广泛用作生物材料[8].近年来智能型水凝胶由于具有环境响应性而被广泛研究[8~19],其中对温度敏感性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及其水凝胶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8~18].PNIPA存在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33℃附近),当环境温度低于LCST时,PNIPA水凝胶会吸水溶胀;当环境温度高于LCST时,PNIPA水凝胶剧烈收缩而失水,发生相分离.PNAPA水凝胶这种温敏性的“开 关”效应可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装饰涂层,增稠剂等方面.如果将具有分子包络能力的β CD结构单元和NIPA等环境敏感性单体结合起来制备出新的聚合物,可望交织和扩展各组分的功能,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但目前仅有少量关于PNIPA与β-CD结合的研究报道[20,21],而且仅限于PNIPA的端羧基与改性β-CD的缩合反应,产物也缺乏pH敏感性.本文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β-CD进行改性,用改性物做反应单体,与NIPA在水相中通过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聚合,将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β CD和具有环境敏感性结构单元结合在聚合物网络中制备出一种新型水凝胶,并对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NIPA(英国Acros产品,纯度为99%);β-环糊精(β-CD)(西北有色地质研究所)经两次重结晶提纯并在110℃真空干燥至恒重后使用;顺丁烯二酸酐(MAH)、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BS)等均为分析纯.Specode75红外光谱仪,用KBr压片法测定;VarianInova 400型核磁共振仪,用D2O作溶剂,在室温下测定;德国VarioELⅢ元素分析仪.
1.2 MAH改性β-CD将
    5.68gβ-CD(0.005mol)和4 90gMAH(0.05mol)溶于30mL干燥的DMF中,置于80°C下恒温反应10h,其化学反应示意式如图1 反应结束,待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用三氯甲烷沉淀出产物,用丙酮(加2~5Vol%蒸馏水)进行充分洗涤,抽干,真空80°C干燥后得顺丁烯二酸酐改性β CD物(MAH β CD)5.90g(产率72.6%),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1.3 水凝胶的制备
    将上述MAH-β-CD与NIPA(二者的总质量为0.60g)按一定的配比(如图3,表1)溶于2. 4mL蒸馏水中,加入0 .5mLSBS水溶液,密封于称量瓶(40×25)中,通氮鼓泡除氧15min后,用注射器注入0. 5mLAPS水溶液(APS的用量为MAH β CD用量的5 .0wt%,APS与SBS的摩尔比为1∶1),摇匀,在20℃下放置24h.反应结束后,用圆管将所生成的凝胶打成直径为12mm的圆片.然后将这些圆片在室温下用蒸馏水浸泡6天,并每隔12h换一次水,以除去残留单体和未交联的大分子.最后将水凝胶置于室温下凉干,真空干燥至恒重,并计算凝胶的产率[凝胶的产率=(干凝胶的质量/0 .60)×100%].
1. 4 溶胀率的测定
   用称重法测定水凝胶的溶胀率(SR).在一定条件下将水凝胶浸入特定的溶液(pH缓冲溶液或具有不同离子强度的溶液)中,使其溶胀一定时间后,取出并用滤纸擦去水凝胶表面所带出的水,称其重量.一定条件下SR的定义为,SR=(W1-W0) /W0,其中W0为溶胀前干胶的质量(g),W1为溶胀后水凝胶的总质量(g).当水凝胶达到溶胀平衡时所对应的溶胀率称之为平衡溶胀率(ESR).pH缓冲溶液:pH=1 .4~2 .0,采用HCl KCl体系;pH=3.0~5 .0,采用HCl KHC8H4O4 NaOH体系;pH=6 .0~7. 4,采用NaOH KH2PO4 Na2HPO4体系.并用等摩尔比的氯化钠和氯化钾将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调节到0 .1mol/L.不同离子强度的溶液是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溶于蒸馏水配制而成的.


2 结果与讨论
2 .1 凝胶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在用MAH改性β- CD的加成反应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出不同双键含量的β -CD单体.但如果双键含量过低,无法获得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水凝胶,甚至无法发生凝胶化反应.因此本研究所合成的MAH- β -CD中每个β- CD平均含有5个双键,其化学反应示意式如图1 用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MAH- β -CD与NIPA发生共聚反应,得到共聚水凝胶.其系列干凝胶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为,~1036cm-1的C—OH、~1720cm-1的CO(来自MAH -β -CD结构单元);~1640cm-1和~1575cm-1为酰胺Ⅰ和酰胺Ⅱ的吸收(来自NIPA结构单元).3250~3600cm-1为一很强、很宽的谱带,为N—H,O—H(包括醇羟基与羧羟基)的总吸收.


表1列出了用元素分析方法所确定的系列凝胶的组成.比较投料比和聚合物的组成可以看出,MAH -β- CD结构单元在聚合物凝胶中的含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MAH- β- CD是1,2取代乙烯基单体,而这类单体有较低反应活性的缘故.这一点也可以从聚合物凝胶的产率得到证实(图3),凝胶的产率随反应投料中MAH β- CD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以上事实说明MAH- β- CD与NIPA有较低的共聚反应特性,一方面反应物中有较多的MAH -β- CD未结合到聚合物凝胶网络中去;另一方面,凝胶中MAH β -CD可能存在尚未参与反应的双键,既是参与了反应也未必形成有效交联.另外,β- CD也有可能包络少量的NIPA或未交联的PNIPA.因此此类水凝胶的结构较为复杂.
2. 2 水凝胶的pH敏感性
   图4为pH对MAH β CD NIPA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由于此类水凝胶含有可电离的—COOH,其水凝胶的溶胀率受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因此,在本项研究工作中,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为0 .1mol L.由图4可见,pH值对MAH β CD NIPA水凝胶的溶胀率有较大的影响,羧基含量越高,受pH的影响越大.当pH=1 .4时,MAH β CD NIPA水凝胶的溶胀率随水凝胶中—COOH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这是由于—COOH在低的pH值状态下,难以离解,且与—CONH—容易形成氢键,增加了凝胶分子链间作用的缘故[12~14,18].当pH达到一定值后,随pH的升高,—COOH开始离子化为—COO-,由于它的强亲水性,及存在于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使水凝胶网络扩展[12~14,18],溶胀率增大.另外,凝胶中—COOH含量不同,其pH敏感区域也略有不同,对样品Ⅰ~Ⅲ,当pH在3 .0~5 .0之间时,其溶胀率受pH影响最大,并随pH的增高,而显著增大;当pH在5 .0~7. 4之间时,溶胀率随pH增加而缓慢增加.对于样品Ⅳ、Ⅴ对pH的最敏感区是在2. 0~5 .0 在图4中也可以看到,当pH=7 .4时,除样品Ⅰ外,其余样品的溶胀率在29 0附近.这可能是由于,当pH=7 .4时,水凝胶中绝大部分—COOH已电离为—COO-,水凝胶的溶胀率可能主要由温度和离子强度决定.


2 .3 水凝胶的温度敏感性
    纯PNIPA在水中的LCST在33°C附近,用BIS交联的PNIPA水凝胶也具有相近的LCST.PNIPA的这种LCST特性,是亲水性的酰胺基与疏水性异丙基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温度低于LCST时,酰胺基的亲水性起决定性作用,致使PNIPA链段溶于水;当温度高于LCST时异丙基疏水作用起支配作用,这种强的疏水作用,使PNIPA与水发生相分离.由于MAH -β -CD NIPA系列水凝胶含有不同含量的—COOH,而—COOH的离解与环境的pH有关,并且—COOH的离解程度直接影响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12~14,18].图5为样品Ⅰ~Ⅴ在pH=3 .0、7 .4时溶胀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图5可见,当pH=3 .0时,样品Ⅰ~Ⅴ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体积相转变,并且相转变温度随—COOH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pH=3 .0时,—COOH几乎未发生离解生成强亲水性的—COO-;另一方面,由于为保证溶液有恒定的离子强度,缓冲溶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等摩尔氯化钠与氯化钾,而它们可以使PNIPA的LCST下降[15~17].因此可以在图5(a)观察到了随NIPA链节含量的增加,其LCST呈下降的趋势.当pH=7 .4时,—COOH电离为强水性的—COO-,同时由于存在于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使水凝胶的温度敏感性降低,其降低程度取决于羧基含量,羧基含量越高,水凝胶的温度敏感性就越差.以上结果同P(NIPA co AA(丙烯酸))线性共聚物或交联凝胶的温度敏感性受环境pH值影响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12~14,18].但应该注意到,此类水凝胶在弱碱性条件下(pH=7 .4)的溶胀率转变与含有相同—COOH的P(NIPA co AA)共聚物水凝胶有明显的不同.对于P(NIPA co AA),当为10mol%时,其水凝胶几乎没有明显的体积转变[18],但在我们所制备的水凝胶中,尽管—COOH的含量为16. 1mol%(样品Ⅴ)时,也存在较明显的溶胀率转变,当温升至42 .5°C后,溶胀率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快.—COOH为11 .1mol%的样品Ⅳ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溶胀率转变.这可能是由于MAH- β- CD结构单元中存在尚未参与聚合的双键而导致pH敏感单元—COOH在水凝胶中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引起的,即有一部分—COOH基团未直接与PNIPA链相连.这样与P(NIPA -co- AA)相比,在不降低羧基含量的情况下,新型水凝胶可以明显增加共聚物中PNIPA链的平均长度,有利于保持其温敏性.因此,此类共聚水凝胶在含有较高—COOH情况下,仍能在弱碱性环境中仍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敏感性.另外,水凝胶在热收缩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存在异丙基与β -CD疏水作用,但从图5可以看出,—COOH及外界环境的pH对水凝胶的温敏性影响较大.
2 .4 离子强度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离子强度的大小对聚电解质水凝胶的溶胀率有显著的影响[13,15,16,22].因此在本实验中,通过变化氯化钠的浓度来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研究了离子强度对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图6表明,离子强度的大小对MAH β CD NIPA水凝胶的溶胀率有显著的影响.从图6可以看出,水凝胶在较低离子强度下,具有较高的溶胀率,这说明凝胶网络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其交联密度不可能太大.当离子强度在10-4~10-1mol L的范围内,具有较高溶胀率的凝胶Ⅰ~Ⅳ的溶胀率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凝胶Ⅴ溶胀率敏感的离子强度区域在10-3~10-1mol L.这是由于在较低离子强度下,存在唐南效应及反离子对—COO-的屏蔽作用[13,22],这两种作用都会使水凝胶的溶胀率下降.当离子强度在10-1~100mol L范围时,各凝胶的溶胀率随离子强度而下降的趋势减缓,但离子强度对样品Ⅰ影响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在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所导致的PNIPA链段聚集现象[15,16].

 
 
 
   
 
CopyRight ©2007 上海物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科技楼412室 邮编:200072  
总机:021-56389801 销售部:021-56389801-801,13122713670   传真:021-56389802